清朝考生吃完36個饅頭還未交卷!康熙賜他頭名狀元

大陸中心/莊芷榆報導

李蟠。(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▲李蟠。(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為了在科舉考試中金榜題名,考生們不遺余力地竭盡所能。清朝康熙年間,一位狀元通過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方式獲得了皇帝的青睞,被譽為「史上最能吃的狀元」。他的特立獨行讓他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,成為了狀元中的佼佼者。

李蟠,字仙李,號根庵,又號萊溪,出身於入書香門第,飽讀詩書,天資聰敏,36歲的時候就中了舉人,在徐州頗有名氣。然而,讓李蟠名聲大噪的還是康熙三十六年的那次考試,也正是這場考試不僅讓他成為狀元,更是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賞識。

進入考場的時候,李蟠懷揣著36個饅頭,但考試是需要筆墨紙硯還有自己的知識積累,他帶著饅頭有何用。考官也是十分的疑惑,李蟠解釋,自己身形高大,書寫速度要慢與別人,擔心自己答題太耗時間,揣著饅頭這樣能夠隨時的補充體力。

古代科舉(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▲古代科舉(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不知不覺中,天色漸黑,李蟠帶來的饅頭也在答題的過程中吃完了,其他的考生也都已經交卷,考官便過來催促李蟠。但是李蟠的試題才完成了一半左右,李蟠也著急,央求考官多給自己點時間,並且向考官傾訴自己備考的艱辛以及應考的不易,考官也被他聲淚俱下的情形給感動了。

於是李蟠得以繼續答題,好心的考官還給他送來蠟燭和幾個饅頭,就著這幾個饅頭直到深夜李蟠終於得以完成試題。不知怎地,可能是李蟠應試的場景過於有趣,給傳到康熙皇帝的耳朵,康熙皇帝大加褒獎他,認為他是一位難得的苦學之人,便欽定了為狀元,於是他成為了徐州明清兩朝的唯一一位文狀元。

更多新聞:李鴻章創辦一家公司!如今已成「世界500強企業」家喻戶曉
更多新聞:巴西靈媒鬆口:第三次世界大戰將爆發!1地區非常關鍵
更多新聞:清朝皇妃為啥穿「花盆底」?竟是為了方便皇帝
更多新聞:英要簽約租香港百年…為何李鴻章拚死只肯租99年?現才知道他有多聰明

相關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