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隆還沒走就退位 「當太上皇的三年」在做什麼?後人揭密:最愛忙1事

新奇中心/綜合報導

乾隆皇帝是少數生前退位的皇帝。(示意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▲乾隆皇帝是少數生前退位的皇帝。(示意圖/翻攝自百度百科)

古代宮廷流傳許多奇聞軼事,乾隆皇帝在位時間長,更開創一項先例「生前退位」,提早交棒給嘉慶,以「太上皇」名義自居,時間大約三年之久。在這個幾乎前所未見的決策中,當時的清朝又是如何運作?權力中樞是如何變化的呢?

乾隆當年的退位,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度量,對於權力看得雲淡風輕,但居於太上皇之位的三年中,最愛做的一件事卻是「掌握大權」。他說「朕歸隱朝政之後,但凡國家遇到任何行軍用人等大事的,怎麼能置之不問呢?還是應當在健在的年紀對朝政親自指導,嘉慶皇帝應當朝夕前來訓政,國家不至於出錯」。

乾隆仍自稱爲「朕」,這點也有些不合理,也就是說,雖然嘉慶繼位,國家大事還是由乾隆說了算,並且嘉慶每天還要到他跟前接受訓政,似乎皇帝還是乾隆。乾隆退居後,一直居住在皇帝時期的「養心殿」。

按照道理來說,在他成爲太上皇之後這座宮殿就應該讓位於嘉慶了,但一直到乾隆駕崩前,嘉慶仍舊住在原先的毓慶宮,所以皇帝之位傳與不傳似乎沒有實質上的差別,也對於歷史的走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。

 
更多新聞:清末就有照相技術「為何就光緒沒有照片留下?」背後原因毛骨悚然

相關推薦文章